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
我在海边小镇长大,我妈又厨艺欠佳,小时候为了补充营养,最常见到的肉就是鱼。煎的蒸的倒还好说,我妈最爱把鱼整理好后清水下锅,什么也不加,一锅汤腥得无以复加,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不吃带汤水的鱼。
但是靠海的好处,就是渔获的新鲜,哪怕是那一锅给我童年带来些许阴影的汤,也至少留下了新鲜的底气。看到老猫写的杂鱼汤,倒是怀念起许久不回的老家来了。
——深夜君
- 正文 -
在湛江吃饭,你永远猜不到压轴的会是啥。前一秒还在对着油光锃亮的烤生蚝猛炫,下一秒服务员端来个白瓷碗,你瞅着里面那碗“白开水”能愣住三秒——这就是本地人口中能“压惊”的杂鱼汤。
老街摊的杂鱼汤最不把自己当回事。老板左手颠着刚从渔船上扒拉来的小鱼,右手往锅里扔姜片的架势,像在扔手榴弹。那些鱼也实在,小的跟手指头似的,最大的也没巴掌宽,扔进沸水锅里连个响儿都没有。等端上来你才发现,这汤清得能当镜子照,鱼在里面跟悬浮术似的,连葱花都懒得放,生怕破坏了这份“朴素到嚣张”的气质。
我第一次喝时差点笑出声:这玩意儿跟我家自来水煮鱼有啥区别?结果抿了一口就闭嘴了。鱼肉嫩得跟没长骨头似的,滑进喉咙时带着股说不清的鲜,不是那种“哐当一下砸你脸上”的浓鲜,是“悄悄往你舌尖塞了颗糖”的淡鲜。就像湛江人聊天,明明说着家长里短,却总透着股海风的清爽。
高档酒楼里的杂鱼汤则走“精致路线”。盛在带金边的汤盅里,旁边还摆着小碟香菜,搞得跟艺术品似的。服务员会特认真地介绍:“这里面有马友鱼的腹、黄花鱼的背、沙锥鱼的尾……”听得你一愣一愣的,结果喝起来还是那股子清淡,顶多比小摊的多了点“贵族式的寡淡”。
有次跟本地朋友去酒楼,他对着这碗“精致白开水”感慨:“你看这汤,跟咱湛江人一样,富起来了也不瞎嘚瑟。”说着夹起一块鱼,“以前渔民出海,就靠这锅汤活命,鱼多就多放两条,鱼少就少放两条,反正汤得清,不然对不起海里的鱼。”
外地人初来乍到是喝不惯这碗汤的。有人端着碗左瞅右瞅,怀疑是不是上错了;有人猛灌一口,皱着眉说“没味儿”,结果等下一碗上来,手比谁都快。就像湛江的海,看着平平无奇,去多了就总惦记着那片蓝。
现在我也算摸着门道了:喝这汤得慢慢来。先咂摸一口汤,感受那股子“淡得有道理”的鲜;再夹块鱼肉,配着汤咽下去,跟给舌头做了个海水SPA似的。尤其是酒过三巡,油腻劲儿上头时,这碗汤跟救星似的,溜进胃里,立马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味道收拾得服服帖帖。
傍晚的湛江,酒楼的水晶灯照着喝汤的人,巷口的灯泡也照着喝汤的人。大家捧着不同的碗,喝着差不多的清淡,就像大海对谁都一样公平——不管你是穿西装还是趿拖鞋,来了都得尝尝这口“海的原味”。
至于那汤到底鲜不鲜?湛江人会摆摆手:“鲜啥呀,就跟咱过日子似的,平平淡淡才是真。”说完又舀了一大勺,生怕别人跟他抢。
文 / 符老猫
图片 / 老猫、网络
编辑 /sake
合集目录
关于投稿
1、深夜谈吃接受日常投稿,欢迎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
2、原先的投稿邮箱已经启用,如有投稿意愿请在后台留言
3、深夜谈吃不是商业机构,没什么收入,支付不了稿酬,还请见谅
4、稿件字数800~2000字为宜。如可能,尽量为文章内容自己拍几张好看的相片,若不能提供相片,深夜君帮你找合适的也可以
5、文章发表后,一切权利归原作者,若你需将文章作他用,可联系我们开放白名单等相应操作
深夜谈吃
你与吃的故事,讲给世界听
曼雅配资-曼雅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保证金-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